從第1條地鐵開始發展到290條,北京城建智控始于軌道交通建設及軌道帶動城市的發展歷程,秉承以科技驅動智慧城軌發展,建軌道就是建城市理念,響應交通強國戰略,做智慧城市建設的先導軍。
格外空間針對原場地沒有形象墻、動線難以串聯,回程容易逆走等痛點,設計了整體式形象墻與入戶形象墻,營造出序廳最大化的敞開感,一廳兩用,首尾呼應。
智創藍圖——目標與定位
城建集團應用城市數據,把控頂層設計,構架科學全面的城市規劃,以設計引領和科技創新為雙輪驅動,聚焦核心產品業務,創新產品研發,致力于為行業用戶提供智慧城軌綜合解決方案,打造集“設計、研發、制造、采購、安裝、運維”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繪制智慧城軌建設藍圖。
從序廳轉過身來,待機狀態
整個空間以科技線條的方式表現城市軌道四通八達,光線映射城市交通脈絡,四梁八柱象征城市的骨骼
地面以中控臺為中心向四周點亮,點亮的是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與此同時,四個柱子和開合巨幕屏開始呈現各個城市發展景象,這些城市因軌道交通的助力拔地而起。
開合巨幕屏動態
開合巨幕屏的內容呈現出基于城建集團、設計集團的城市建設案例,如大興BIM、物聯網,回歸城建的大數據處理服務平臺,有60個地鐵城市案例展示,可以隨意且換不同城市案例。
當觀眾到達中控臺時觸控中控臺時,開合巨幕屏和四個柱子屏幕組合開始介紹以城軌建設全鏈路流程周期作為時間軸從“裝配式車站”到“軌道交通弱電系統設計”再到“軌道交通一體化解決方案”介紹城建集團、設計集團與城建智控的城軌建設案例。
數啟新程——安全與創新
格外空間從藍圖到落地,通過情景式智慧車站場景,體驗智能基礎設施,感受智慧乘客服務,搭乘智能列車無人駕駛運行,前往城建智控的技術核心。
車站作為城軌網絡中最為關鍵的銜接部分,如何高質量推進城軌信息系統向網聯化、協同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觀眾可在此區域體驗一體化集成及可視化運營的未來車站。
觀眾一進入聽到廣播“歡迎各位領導參觀未來車站”,首先與機器人互動完成人臉識別,通過后體驗舒適、安全、可靠、一體化和人性化的智能服務。
左手邊是智慧型車站的實驗室,實驗室內有巡查機器人,能檢測出設備的故障與隱患,增強了設備運行監測的深度和廣度。
跟隨著服務機器人指引,觀眾來到一體化智能管控中心。
在這個集成車站控制室、客服中心、售票室、消防室為一體的多元服務中心,觀眾體驗了乘客交互終端。
隨后到管控中心內部的數據可視化管控平臺,體驗可一鍵開/關站。
隨后體驗智能感知技術下的無感安檢,無感過閘,前方是AFC的演變歷史介紹。在即將進入未來列車前,PIS屏展示列車車艙體驗條件:乘客客流分析、擁擠度、溫濕度、站點地圖、到站時間等數據。
觀眾進入車艙,廣播語音“歡迎來到未來列車”。通過車艙兩邊窗口能體驗到戶外場景加速移動的行駛感,隨后切換成車艙通信產品系統動畫介紹。
未來列車流線動態
觀眾往前有PIS單向播放屏幕(視頻、廣告、文字、前方到站預告、線路圖、UCI宣傳片)及消防道具演示,演示結束前往駕駛艙,體驗模擬自動駕駛場景,應用先進的信息系統集成架構、可視交互引擎構建可視化的自動智能運行系統,實現無人駕駛。
匯聚互聯——業績與生態
兩側經過的生態長廊展示墻,完成項目的實施案例代表著智控的項目綜合能力,智能技術裝備的自動化、系列化、標準化特征,代表著智控的系統集成能力。
智控中樞——核心與發展
觀眾進入了以智控大腦為中樞的數字生態空間,如同神經元一般匯聚到中央,形成一個數字生命體。
中央裝置“城建大腦”開始是概念數據粒子的畫面,中間有著CRIAS系統的超級符號。
當觀眾佇立在最佳觀看位置時,屏幕開始演繹智慧軌道交通的集中管控——CRIAS系統,既綜合運營管理平臺,包括:云平臺、數據中心、技術中臺、業務中臺、邊緣云、通用系統平臺、微服務化模塊、一體化硬件設備,以裸眼3D效果簡單演繹云交系統下的9大板塊。
演示結束后畫面切換成云邊端,此時天花的光纖局部亮起,如同數字代碼鏈接“云邊端”組合,中樞是“云”,智能控制一體機和10個板卡是“邊”,測試間內的是“端”。智控的系統是神經元由技術中心向四面發散的力場,光纖以中心向四周點亮,展現基于云邊端下的數字多元化應用場景:智慧指揮、智慧運維、智慧城市。
格外空間將軌道光跡行徑比擬,城市軌道光路如引力場般,這些光路不僅為城市入駐生命力,在數字化轉型中更是為城市打造了一個“收放自如”的“引力場”。北京城建智控展廳旨展現“建軌道就是建城市,探索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道路,表達了智慧建造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助力集團布局,助力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