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錢塘江大橋東南側,北鄰聞濤路,有較好的望江及觀橋視角。它是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原作設計工作室承擔的杭州市濱江區12公里濱水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中的一部分。錢塘江大橋,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跨錢塘江雙層桁架梁橋,由中國橋梁專家、現代橋梁事業的奠基人茅以升先生主持全部結構設計,作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是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工匠精神的載體
杭州市從2019年開始,為紀念錢塘江大橋建成日(1937年9月26日),將每年的9月26日設立為全國首個“926工匠日”,逐步做強“杭州工匠”品牌,每年開展“杭州工匠”認定工作,迄今已認定百余名具有高超技藝、優秀品質的人才為" 杭州工匠";以多樣形式大力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建成于錢塘江大橋東南側的926工匠博物館,填補了承載杭州工匠精神的博物館的空白,并隨杭州工匠評選逐步充實內容。一橋公園緊鄰錢塘江大橋,承載了較多的居民日常活動,但內容單調、設施老舊,原有管理用房已淪為堆放雜物的場地,對文化內容的植入明顯不足。但大面積的休憩草坪,留出了活動區觀橋的視線通廊。為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建筑選址為原管理用房范圍及南側部分廣場區域,建筑東側避讓基地原保留大樹并形成了居民活動的廣場。基地位置在12公里提升項目中位于西側位置,屬于杭州市濱江區濱水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的局部更新段,與錢塘江以聞濤路相隔。在有限介入的設計原則指引下,我們希望能夠以點帶面地更新周邊區域公共空間,以工匠精神重塑區域特征。
設計以“工匠之手”捏合形成的屋脊一面指向錢塘江大橋,一面指向對岸的遠山。地面上隱含的926數字形態重塑微丘地形,擠壓出院落空間,室內空間與室外庭院相互交融。整體打磨的雙層6mm厚陽極氧化鋁折板采用數控制造技術,借鑒現代造船工藝,流線型的鋁板墻面與頂面一體,如絲綢般漂浮于江畔。我們希望能由此更好地體現現代工匠精神,以新工藝向錢塘江大橋致敬,實現不同年代大國工匠之間的時空對話。褶皺的屋面形成側面飛揚起翹的屋檐形態,中間滑落至地面,圍合形成院落空間,以現代化形式演繹江南傳統。
我們將驛站服務功能、辦公、設備用房等輔助空間置于地下,使首層空間得以解放,僅地面設地送風口,并利用雙層表皮間的空腔解決部分設備管線需求,塑造通透純凈一體化的展陳空間。我們希望在簡潔的空間中通過對整體鋁板屋面的塑造完成豐富的空間體驗:一方面,屋脊的形態留出了四個不同方向的窗口,應對不同的城市景觀;另一方面,兩側圍合院落的墻面上留出了月牙狀隨地形起伏的窗洞,望向季相變化的院落空間;同時,褶皺的形態在屋面形成了兩個三角形天窗,作為整個空間的視覺焦點,形成室內變幻的光影。
建筑占地約35mX35m,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大跨度屋蓋采用鋼桁架體系,貼合鋁板屋面,僅在結構最外圍設置鋼柱,營造室內通透無柱大空間。考慮立面輕盈通透的要求,采取密集柱列作為幕墻柱的做法,柱距為1.5m,選用極小截面(80x160、100x150)的鋼柱作為豎向結構支撐,柱間鋼拉桿直徑僅50mm,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建筑的通透性。輕盈的建構使流動的空間得以呈現,展露出建筑與自然交融的詩意,簡潔的空間形態最大化展現了工藝化的外殼,又暗含了對工匠精神的回應。
深圳信可威展廳設計公司專業從事上市企業展廳設計、展覽展示活動策劃、展臺設計搭建的展廳設計公司,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倉儲、全國巡展等全流程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開發商場、專賣店規劃、設計、制作、會議活動策劃和現場布置、平面廣告創意策劃等多項服務。
在寶雞這座充滿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城市中,有一個地方,它如同一扇穿越時空的大門,引領著每一位踏入者走進秦腔藝術的奇妙世界——這就是寶雞秦腔博物館。這座建筑面積約為5600平方米的博物館,不僅是陜西省地市級政府投資建設的唯一地方戲曲類專題性、專業化博物館,更是一座集“館、展、演、體驗、互動”于一體的文化寶庫。一、建筑之美:匠心獨運,文化韻味寶雞秦腔博物館的建設,不僅彰顯了政府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更體現了匠心獨韻的設計理念。它巧妙地將秦腔藝術的精髓融入建筑之中,從外觀到內飾,都充滿了濃厚的秦腔文化藝術氛圍。讓人在走進博物館之前,就已感受到那份獨特的文化氣息。
邢臺,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的古城,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以其獨特的魅力綻放著新的光彩。其中,邢臺博物館便是這座城市的瑰寶,以其唐風元韻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文物藏品,引領著每一位到訪者踏上一段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邢臺博物館的整體建筑風格巧妙地融合了唐代的大氣磅礴與元代的精致典雅,構成了一幅令人贊嘆的歷史畫卷。主館巍峨聳立,與四個輔館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氣勢恢宏的文博群落。這里是河北省地級市中展陳面積最大的文博場所,7個常設展陳猶如一座座時光隧道,將參觀者的思緒引向遙遠的過去。
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內,一座占地400平方米的博物館以“四方館”為名,突破了傳統博物館的物理邊界,將全球旅客的候機時間轉化為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明朝圣。作為全球首家機場在地文物博物館,它選址于承載“涇渭分明”地理奇觀與周秦漢唐文明層積的洪瀆原,以“文物+場景+科技”的立體敘事,重構了機場作為“現代絲綢之路驛站”的文化屬性。
遂昌博物館坐落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三億畬族鄉高碧街村石板橋自然村,南側為三際線公路,西側為環城北路,北側和東側為山體。該項目用地面積16943.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730.57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4724平方米。其中陳列開放區面積3280平方米包括常設陳列、臨時陳列、拓展性科教空間等。
重慶寸灘國際新城展示中心,它不僅僅代表著寸灘最新規劃的展示窗口,而是凝聚兩江新區寸灘精神、代表重慶在新一輪發展中城市態度的前瞻性地標。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宏大版圖中,校史館宛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承載著學校發展的深厚底蘊,銘刻著師生們的共同記憶,傳承著獨特的校園精神。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科技浪潮洶涌澎湃,人們對文化體驗的追求日益提升,信可威認為,校史館展廳的未來,應該完成從傳統到創新的跨越,邁向無限可能的新未來。
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文化產業發展呈火爆態勢,科技和傳統文化融合科普成為科技館關注的重要方向,相關展教資源建設逐漸得到重視。基于行業調研,本文分析國內科技館科技與傳統文化融合展覽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問題難點,以中國科技館“非遺+科技”主題教育活動為案例,研究科技與傳統文化融合展覽教育的思路、方法與模式,并對相關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議。
全球高端美妝行業的領軍者雅詩蘭黛集團,在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都市中,迎來了其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的璀璨亮相。2024年11月6日,隨著開館儀式的正式啟幕,雅詩蘭黛集團以“無界之境”為主題,向全球消費者展現了一場關于美的盛宴。
古斯塔夫·韋斯科普夫航空先驅博物館位于洛伊特斯豪森,是一個專門探索歷史上首次受控動力飛行的博物館。這個新設計的博物館不僅向航空先驅古斯塔夫·魏斯科普夫致敬,還讓參觀者深入了解飛行的物理原理和早期人類征服天空的故事。